《陰符經(jīng)》上又說:“天生天殺,道之理也。天地萬物之盜,萬物人之盜,人萬物之盜,三盜既宜,三才既安。故曰:食其時,百骸理,動其機,萬化安。”“天生天殺,道之理也”,天地生萬物,新的生出來,又要老化死去,絕不會讓它常留不走,這是天地萬物之道。“道”即“盜”,修道之道,亦即偷盜之盜。修道的人,在那里打坐,以為不會或不是偷盜,珠不知正是在偷盜天地日月之精華。為什么我們靜坐一陣,會覺得精神更好呢?因為靜坐把天地日月的精華盜取到我們自己身上來了。“天地萬物之盜”,天地偷盜了萬物之精華,而構(gòu)成了天地的精神。“萬物人之盜,人萬物之盜”,人更可惡,大至聲光日月,小至青菜蘿卜,人都要偷來給自己,使自己生活得更好,是萬物之盜。天地偷萬物,人偷天地;天地偷,地也偷,人也偷,真是天地之間一大偷。“三盜既宜,三才既安”,天、地、人這三個大強盜,每個都得到滿足以后,天下就太平了。
“食其時,百骸理,動其機,萬化安”,道家主張“吞吐萬物”,把天地的精華歸于自己,但是時間要把握得好,身體百骸才會健康長壽。只不過這天地的精華、生命的根本又在哪里呢?首先就要把“機”找到,找到了“機”,只要“機”一動就好了,也就是萬化安而天下太平了。這是唯心的,不是唯物的。
《陰符經(jīng)》又告訴我們:“其盜機也,天下莫能見,莫能知。君子得之固躬,小人得之輕命。”“其盜機也”這個“機”,是唯心的,與佛家所說的“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”是一樣,是心識的作用。“天下莫能見,莫能知”,既不能見到,也不可能知道。“君子得之固躬,小人得之輕命”,修道不能亂修,真懂得修道的君子,能把握住這個“機”,就可以健康長壽。如果不懂修道的小人,“機”把握不住,修得不好,反而會慢慢地死亡,這是《陰符經(jīng)》上講生殺的道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