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微細而明了重點 之一
我們?nèi)绻诉@個道理,便了解老子在這里所說的“是謂微明”。從微弱、渺小的地方,有智慧的人能看出大道理來,這就是從微而明。沒有智慧的人,只看到眼前的現(xiàn)象,只看到好的一面,而對于壞的一面,由于不懂因果循環(huán)的定律,只知道埋怨運氣不好,埋怨老天爺不保佑,埋怨上帝不靈驗,埋怨菩薩不加被,幾炷香都白燒了。
殊不知人生過程中的現(xiàn)象,如果檢討、反省起來,我們明天有什么事發(fā)生,從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就會知道,用不著神通。自己身體的情形,對不對勁,是否會病例,自己心里都會有數(shù),有感受的??上б话闳藳]有這個智慧,沒有這個“微明”。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,“微明”已經(jīng)表現(xiàn)得很清楚了。
由此看來,我們曉得,老子并沒有教人用權謀做壞事,而是告訴我們做壞事是可怕的。可是后世讀《老子》的人們,依文解義,把這句話當原則去做壞事的人,歷史上也不勝枚舉。像大家都知道的,劉邦派韓信出來與項羽作戰(zhàn)的時候,韓信提個條件,派人對漢高祖說,要他出來作戰(zhàn)很容易,只要封他為“三齊王”,而且只要下一道命令,封為“假王”,他就出來打仗了。漢高祖一聽這話,火可大了,桌子一拍,兩眼一瞪,破口大罵“混蛋”,可是不待下面的話罵出口,張良坐在旁邊,用腳在桌子下面踢了劉邦一下,劉邦立刻會過意來,隨即將下面要罵的話做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,改口說道:“為什么要封假王!”于是下命令,真封韓信為“三齊王”。韓信于是就出兵了。張良踢這一腳就是告訴劉邦用“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”的原則。所以,最后韓信還是被劉邦收拾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