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(jīng)有一個人,當(dāng)年身體不好,老師告訴他守一個地方,他成功了,便拿著雞毛當(dāng)令箭。這些實在都不是“一”。“一”也是個代名詞,專一是無處所的。所以,佛家講修定,定在哪里?定在專一;道家講的是靜,靜在哪里?靜在專一“一”在哪里?一在零那里,那個零就是“一”;零又是空的,清凈無為,那才是“一”,你有個“一”可守的話,那就是“二”。你想想看,打起坐來還去守一個“一”,那不是成了“二”嗎?孔子說,“吾道一以貫之”,曾子出來又說,“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”,不就又變成“三”了嗎?佛學(xué)說學(xué)“空”,你盤起腿來找“空”,那早就是“有”了。“空”不一定要盤腿,所以,有一個地方可以守,那早就是“二”了。
道家講“一”,佛家講“不二法門”,什么叫“不二”?“不二”就是“一”,本來很簡單一句話,一玩弄文字就看不懂了。所謂“不二法門”,一個叫做“一”,一個叫做“不二”,“不二”就是“一”,難怪莊子講了一個故事笑一切世人。莊子說,有一個養(yǎng)猴子的老頭子,養(yǎng)了一群猴子,每天早飯給猴子三個芋頭,晚飯四個。有一天老頭子忽然改變生活方法,早上給四個,晚上給三個,猴子很生氣,搶著要來揍那個老頭子。老頭子說,不要吵,明天還是照舊早晨三個芋頭,晚上四個,仍然是一天七個,不多也不少。這就是描寫人們生活方法改變,他就發(fā)瘋了。所以,“得一”也好,“不二”也好,都是一個東西,都是一個零,這里頭有很多道理,發(fā)揮起來就很多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