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所提出的這個養(yǎng)氣的確有道理,同時也很簡單,只看你肯不肯做。有一次,當代的名畫家某先生來看我。他每次到臺北,都很禮貌地拜訪,這是他做人處世的美德,我對他非常敬佩。某先生自幼信佛,吃長齋,一輩子沒結(jié)婚,現(xiàn)在幾十歲了,還是一個人。他規(guī)規(guī)矩矩,寫起信來也是一筆不茍,那些信真可以裱起來,一字一字地欣賞。這一次見面我就問他:“聽說你要出國去??!”他說:“是啊!人家兩次要我出去,可是都去不成。”我說:“怎么去不成呢?”他說:“病啦,中風?。?rdquo;我說:“咦!中風?中風怎么好得這么快?”他說:“四月間有一天朋友到我家,我坐在客廳里陪客人吃西瓜,吃下去以后啊,就感覺脖子下面這個地方不對,就坐在沙發(fā)上不動,靜一靜。過一下子,一個東西,好像一股氣,一麻,就到舌頭,于是半邊臉就麻了,不能講話了。但是手還能動。”他因為沒有成家,單身一人,所以平常有位朋友同他住在一起照應他。當時這位朋友一看,馬上要去請醫(yī)生,可是這位先生對他搖搖手,因為來不及了。好在他一輩子搞修養(yǎng),吃長齋,念佛,所以他說:“我那個時候心里非常平靜,既無憂悲也無恐懼,冤親平等,清清爽爽,準備就這么走了,心里了無牽掛,反正要走了嘛,心里什么都不管,所以特別寧靜安詳,一切放下。這么一放下,喔!那個‘麻’就往下消,過了一下子,又會說話了。這個時候看一下時間,事情前后經(jīng)過大概有兩三個鐘頭。”我說:“對!就是這個樣子!”這位先生感慨地說:“唉!這個時候可真是平常修養(yǎng)的一個考驗。”
我說:“真的??!老兄,我還有一個朋友年紀比你大,也是學佛打坐多年,有一天忽然難過得渾身出冷汗,覺得忍不住,要去廁所,往馬桶上一坐,屙了半馬桶的血,緊接著又要吐,又吐了半痰盂的血。他也是想,好了!這下子要走了。平常學佛做工夫的,這可是個考驗啊!看看自己在生死之間是不是有點領(lǐng)悟。這個時候他一點都不害怕,內(nèi)心非常安詳、坦然,就坐在馬桶上,腿也沒盤地做起工夫來了。他心這么一靜定下來,什么都不想,結(jié)果就不吐了,也不屙了,當時就這么停止了胃出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