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節(jié)我們曉得,“知其雄,守其雌”是生理上的修養(yǎng);“知其白,守其黑”是心性上的修養(yǎng);“知其榮,守其辱”則是行為上的修養(yǎng)。讀書不可馬虎看過,老子已經(jīng)把修道的秘訣傳授給我們了,如果自己不懂得其中奧秘,那又怪誰呢!
講到樸實無華,那是最為重要的,不管是心理、生理,或者是行為上,都要修養(yǎng)到“樸實”。不加妄想是基本的修養(yǎng)。人性本來就很樸實,所以不樸實的人,是被后天環(huán)境污染的結(jié)果。能夠把這些污染去掉,回歸到本來的樸實,那就是“道”。因此,老子的結(jié)論是:“樸散則為器,圣人用之,則為官長”。“樸”是一塊原始的木頭,沒有經(jīng)過雕鑿,沒有經(jīng)過人的加工;人性也是這樣,原始的社會也是這樣。我們上古的祖宗們,就生長“道”的世界,所以不需要修道,因為個個有道。那個時候也不需要有宗教,因為個個都在道中。
人類社會,在精神文明上講,越到后來越是退化;在物質(zhì)文明上講,后來則是天天有進步。我常說,大家講進步,要劃一個界限,就物質(zhì)文明而言,后來的社會的確是有進步的;但是道德的文明,不但沒有進步,而且是在退化中。所以,在東方文化史上,認為人文文化是退化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