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的歷史上,有周公輔助成王的故事。周武王死時,他的兒子成王只有十二歲,就繼承王位當(dāng)皇帝,全靠叔叔周公的輔助。因為成王是個小孩,還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,這個叔叔就把他軟禁起來。周公身為輔相,權(quán)力很大,在家庭的地位是皇帝的叔叔,但在政治體制上,他是這個侄子皇帝的部下、宰相?,F(xiàn)在他把皇帝軟禁起來,讓小皇帝去讀書學(xué)習(xí),致使天下人議論紛紛,認(rèn)為周公企圖自己接掌王位,所以把侄子關(guān)起來了。最后證明不是那么一回事。當(dāng)他把成王教育成功后,還是把權(quán)力交給了成王。
所以白居易說,“周公恐懼流言日”,當(dāng)時被眾人誤解,以及漢朝王莽篡位以前“禮賢下士”的時候,都看不出來他們內(nèi)心真正的想法。“若使當(dāng)時身便死”,假使這兩個人當(dāng)時死了的話,“一生真?zhèn)斡姓l生”,他們這一生是真好人或者是假好人,有誰知道呢?
中國有句名言,說明人的一生很難評論,所謂“蓋棺論定”,棺材蓋起來的時候,這個人是好是壞,才可以下一個定論。不過,我加上幾十年的讀書以及做人經(jīng)驗,并不太相信這些話,有時蓋棺還不能論定。因為,對人下一定很難,尤其讀多了歷史,更覺得愛惡是非之間,是很難對人下斷語的。所以老子告訴我們“大白若辱”,青年人了解這個道理,要做一番事業(yè),就要忍得住。佛學(xué)有個名稱,叫做“忍辱”,人能夠忍得住才行。因為一個人要做一番真正對國家社會有貢獻(xiàn)的事業(yè),其間被人誤解,以及各方面的壞話,最難聽最痛苦的,你都要受得了;受不了這個辱,就不必指望成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