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才我們已經(jīng)提到,《公孫丑》上下兩章是相連的。上章是學(xué)理的發(fā)揮,由內(nèi)養(yǎng)到外用,下章則引用事例加以說明。下章一開始,孟子先引用大題目,舉歷史的故事為例,緊接著,孟子要現(xiàn)身說法了。
孟子將朝王,王使人來曰:“寡人如就見者也,有寒疾,不可以風(fēng)。朝將視朝,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?”對曰:“不幸而有疾,不能造朝。”明日出吊于東郭氏。公孫丑曰:“昔者辭以病,今日吊,或者不可乎?”曰:“昔者疾,今日愈,如之何不吊?”
這段很有意思了,孟子不是在齊國嘛,在齊宣王那里,起碼也是客位,是外國來的客卿。齊宣王對他雖然不像對蘇秦那樣的言聽計(jì)從,但也蠻尊重他的。孟子有一天準(zhǔn)備去看齊宣王,齊宣王也想見見他,和他談?wù)?,于是就派一個侍從參謀之類的使者來告訴孟子,“寡人如就見者也”,宣王照理說應(yīng)該來看孟先生的,“不幸有疾”,可是這兩天感冒了,不大舒服,怕風(fēng)。“朝將視朝”,明天早晨早朝開會,會后“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”,不知道能不能請孟先生去看看他。
要是我們一聽,那還不好!一定興沖沖地說“一定的,一定的”,第二天不到六點(diǎn)鐘就起床了,等待著這榮幸的一刻,那多好??!齊王召見,多神氣呀!但是孟子怎么講呢?“不幸而有疾,不能造朝”——我們現(xiàn)在有時候還看到“造門拜訪”這個用語,就是“登門拜訪”的意思,比“登門拜訪”要恭敬一點(diǎn)。我們可不要看到朋友信上說“造門拜訪”,就以為他要重新造個門來拜訪,那就滑稽了。孟子聽到使者說宣王感冒了,不能出門,他就說對不起,我這兩天也感冒了,我也不能出門,不能去看君王。你看!孟子架子好大,而且答復(fù)得很妙。
第二天孟子卻故意到殯儀館去亮相了,吊祭他一個姓東郭的朋友。嘿!明明沒有感冒嘛!孟子的學(xué)生公孫丑看了,心里有點(diǎn)發(fā)毛,覺得不對勁,就說:老師啊!太過分了吧!昨天還跟宣王說有病不能出門,今天卻又親自出來送喪,給大家看見恐怕不大好吧?這樣子對齊王太不禮貌,得罪齊王,也不大好吧?孟子怎么答復(fù)呢?“昔者疾,今日愈,如之何不吊”,這沒有什么不對呀!昨天生病,今天好了嘛!朋友發(fā)喪,我應(yīng)該到,這是禮貌,這有什么關(guān)系呢? |